来源:道口财经
胡老板…15.6亿打算去做什么?
五月中旬A股市场掀起减持潮,超百家上市公司股东密集抛售,据不完全统计,近两周披露减持计划金额已突破200亿元。计算机、通信及专用设备行业成重灾区,龙芯中科单家减持规模高达15.6亿元,剑桥科技、凯美特气等热门股股东借市况回暖套现数亿元。部分企业高管以“改善生活”之名行高位套现之实,如展鹏科技股东拟减持6%、基蛋生物股东抛售0.13%股份,市场“跑路式减持”再引监管反思。
市场刚现企稳迹象,资本便上演集体出逃。剑桥科技控股股东年内第三次减持,光模块概念加持下股价半年暴涨500%,3%股份套现3.95亿元,但公司核心技术仍依赖海外授权;凯美特气三大股东趁62.8%涨幅减持3%,而所谓“光刻气国产替代”业务尚未贡献实际利润。更荒诞的是展鹏科技,一季度净利润下滑27%,股东仍计划减持6%股份,硬生生将“改善生活”变成“掏空公司”。据统计,5月公告减持的107家企业中,68%年内涨幅超30%,45%存在业绩下滑或业务空心化问题,股东套现与经营质量严重倒挂。
资本收割链条中,“个人资金需求”已成标准话术,但真相远非如此简单。龙芯中科几家股东减持15.6亿元,恰逢国产CPU概念炒作高峰,而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降;海创药业股东盈创动力在抗癌药零营收背景下,精准踩点减持2%,套现超8000万元。同济大学研究显示,70%减持资金流向房地产、虚拟货币等投机领域,仅12%用于实业再投资。更有甚者利用信息优势“精准跑路”,某新能源企业高管在业绩暴雷前减持,导致3万名散户深套。
流产药货到付款 制度漏洞为这场资本狂欢打开后门。减持新规倒逼股东加速“抢跑”,协议转让、大宗交易成洗白重灾区。5月32%大宗交易受让方为成立不足一年的私募基金,某科技公司股东通过关联私募代持,锁定期满即清仓致股价腰斩。红杉资本减持东鹏控股1.5%股份,涉及市值2.5亿元,而该公司瓷砖主业正面临房地产寒冬,资本抽身时机耐人寻味。
当“价值投资”沦为“割韭菜”的遮羞布,重建市场信任需制度重拳。美国“锁股换贷”机制将股东减持与研发投入绑定,德国要求大股东减持收益的20%注入员工福利基金,这些他山之石或可借鉴。对于“春江水暖鸭先知,股价一涨股东逃”的乱象,唯有建立减持收益补偿基金、实施穿透式监管,才能遏制资本无序套利。毕竟,资本市场不是赌场,上市公司更非提款机,若放任“改善生活”式减持蔓延,最终埋单的不仅是散户,更是中国经济的创新未来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流产药货到付款,本文标题:《流产药货到付款太可恶!股市一回暖,这些股东就要跑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